贫穷生老病死,他们都是正正经经的结了亲,变成了一家人。
整个折府兴高采烈的设宴招待包大人,展护卫,以及亲卫们。两位浑身冒着喜气的大宫人捧着装有折家的“聘书”和“礼书”的红木盒子,带着折家给的回礼,随着继续撒喜钱的仪仗队回皇宫和等候着的太上皇、太上皇后、官家汇报过程。
太上皇认真的听完了整个过程的顺利,笑的满脸菊花开。拿着这两份婚书来到明堂殿,郑重其事的把它们放到祖先们的排位前,上香敬告祖宗们--皇家和折家的亲事已成。
一排儿的香上完,最后他又忍不住絮絮叨叨的告诉他亲爹真宗皇帝,他儿子长大了--文武双全、聪慧无双,身材高大修长、容貌俊俏富贵,马上就要迎娶皇后生小孙孙。
心里头高兴的无以复加的太上皇说着说着热泪滚滚而下;慈福宫里头,太上皇后瞅着儿子也是乐得止不住,回忆往事感慨良多。
“你爹估计要在明堂殿哭一会儿。”太上皇后非常肯定的说道:“当年你出生的时候,他把你抱在怀里哭的那个样子,现在老臣们提起来还笑话他。”
官家懒懒的笑,“爹爹开心。”
虽然他不能很能理解爹爹的开心,但是他在亲娘肚子里的时候就能感受到父母对他的期盼。
“可不是开心?”太上皇后轻轻的笑了笑。想着没怀上儿子之前因为天家没有继承人夫妻俩承受的痛苦、煎熬,想着怀着儿子的时候夫妻俩的忐忑、欢喜,此刻瞅着儿子清灵、喜乐的眉眼,笑的欣慰、释怀。
虽然当年生了女儿夫妻俩也会捧在手里心疼爱,可是有了儿子确实是了了他们最大的一桩心事和身后事。
儿子有才有德有鉴裁,将来会是比太上皇还英明神武的帝王,他们对天下百姓、大宋、祖宗们都有了交代。
一家人在太上皇的德福宫用午膳,听着喜庆的乐曲声,吃着用折家回礼的茶叶、莲藕、芋头、生姜、、、做的菜肴俱是心满意足。午膳后官家陪着亲爹娘在延福宫散步,亲爹娘赏着百花沐浴春风满心满眼的欢喜;官家瞅着延福宫东北方向的小书屋,想着书屋里头的小榻,眼睛微合“闷得儿蜜”。
太上皇异常高兴的说道:“把纳吉和纳征合在一起办就是好,直接省了几个月的时间又不显得张扬显赫。以后宗室男女结亲也可以这么般,省的他们一个个的铺张攀比。”
太上皇后笑道:“确实如此。现在不光把他们的月俸裁了,男女婚嫁国库也不给补贴,该是简省下来了。娶媳嫁女关键还是看对方的人品性情,先看嫁妆聘礼、家世出身,真是秦伯嫁女、本末倒置了。”
“宪娘说的对,小两口的品貌性情确实重要,毕竟父母的品行容貌可是会耳濡目染的影响到家族的下一代。”太上皇时刻不忘他对容貌的执着。
“上皇说的有理。虽然西施、昭君的父母不一定都是大美人,但也肯定不会差。”想着儿子和儿媳妇的容貌性情,将来他们的儿孙们会有的可爱漂亮模样,越想越开心的太上皇后喜得心里跟吃了蜜一样,难得的没有打击太上皇的“看脸”观点。
父母?下一代?官家觉得他好像错过了什么?不过他迷迷糊糊的听着亲爹娘如此“志同道合”的闲聊,想到他很快就可以抱着他汇集了山水日月灵气的小媳妇睡觉觉,一股子一睡三百年的困意袭来,直接站在一株海棠树前睡了过去。
第二天,圆满完成了人生大事的官家照例早起早朝。快到巳时的时候,早上晴好的天气变得稍稍有些Yin沉。大小事儿已经议完,官家又困又饿,范大人欲言又止,一向标榜自己不问世事的北海郡王赵允弼果断的出列。
就听他用着特较劲儿的语气怒气冲冲的奏道:“···汴梁的墨家学院建立,功在千秋,立在万民。家里小儿要去进学为国出力,却被隔壁王大人家的小公子嘲笑···。”
“王大人家教不严,不遵官家令,嘲笑宗室,三罪也。”
······
官家一脸懵,文臣队伍中间的王大人一脸懵,群臣也是一脸懵。
嘲笑了一句就是三大罪?有些和王大人处的好的文官们想要出来帮王大人说话,又齐齐犹豫起来,这事儿好像不简单?
瞧瞧北海郡王这幅理直气壮告刁状的高姿态,待发现其他平时默不作声的宗室王公们甚至隐形人一样的赵曙也都作势要出班奏事的作态,除了官家还是迷迷瞪瞪的打盹儿,群臣们都非常的确定--这事儿不简单。
☆、第64章第 64 章
当然是不简单。各位心里憋着气的宗室们对着目光警惕的朝臣们趾高气昂。
过完年后一直被官家和朝臣们各种折腾的他们, 被严查处罚收回土地、要参加学士院的考核、要和普通百姓一样去上墨家学院、、、,毫无准备之下被打个措手不及, 一脸懵的反应过来后又得知欧阳修和王安石在燕京的作为,自觉把准了官家的脉, 终于在官家定亲后开始了反击。
安国公赵从令出班奏道:“陛下英明。文官们嘲笑我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