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安上秦国的标志:“郡县之制,集君主之权,用小篆。”
“推行秦币,统一度量衡,修驰道。”
“收缴兵器,按律法治国,严惩私斗。”
“上防匈奴,下收南蛮……”
当初扶苏列举的条例此刻被嬴政一一列举,旗子一根根被替换,无形的大军在地图上步步前行,直到侵略至蜿蜒的海边堪堪停下,当嬴政停下最后的动作时,留下的是一个被全新赋予了颜色的齐国。
墨斗安静地站在嬴政的身后,看着嬴政极具侵略性地将自己的意志嵌入到这块大地上,融合进这一片大陆上每一个人的血骨之中,牵动着他千年后某一处的灵魂。
似有所感,嬴政回首看向触动着灵魂的墨斗,忽而莞尔一笑,他问:“斗觉得如何?”
墨斗怔怔地看着嬴政,然后,浅笑颔首:“如此,最好不过。”
秦王嬴政统六国之地,造华夏之躯;秦始皇嬴政始合四海之臣,塑华夏之魂。一切按着按着历史的剧本,但却演绎出了最完美的结局。
……
一直以来,对于小篆的存在,秦国人都是拒绝的:作为战胜国凭什么要迁就那些战败国去学新字,直接推行秦文不就行了吗?
正是因为这种心理,有时候对于小篆的反抗,秦国人有时候甚至比旁国人还要激烈,千金阁作为秦国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都曾经因为小篆的事情暂时地消沉了下去,不过在王绾和隗林的经营之下又有起色,虽然不少人依旧抗拒着小篆,但在千金阁的大环境之下,还是被逼着学会了小篆。
所以,当用小篆书写的齐国投降字样传递到大臣们手里时,几乎所有人都看懂了这个代表着秦国统一六国的消息。
这是个值得高兴的消息,就是上面的小篆有点扎眼:明明大王以前答应地好好的,就在千金阁里用用,怎么现在就这么正大光明地用在公文上了呢……
温水煮青蛙。
不少脑子灵光的人一下子就产生了这个概念,但看着齐国投降的消息,那些煞风景的话实在说不出口,只能闭眼当作没看见上面的小篆,捏着鼻子向嬴政道贺。
他们懂退让,但嬴政本人是一个相当得寸进尺的人,除了李斯、甘罗、王翦等用小篆写成的贺文,其余用秦文、韩文、赵文等写成的贺文全给退了回去,顺便还送了一本名为《仓颉篇》的书。
《仓颉篇》,为了推行小篆嬴政专门让人写的启蒙识字课本,它最初由三篇文字构成,分别是秦丞相李斯的《苍颉篇》、中车府令赵高的《爰历篇》和太史胡毋敬的《博学篇》,共20章(注)。
不过赵高已死,原本《爰历篇》的部分由王绾取代。
要是所有人的贺文都被退了也就罢了,大不了大家一起跟嬴政杠,但偏偏有李斯王翦这类大臣打头,抵抗小篆的联盟很快便分崩离析了——用小篆就用小篆吧,用起来也挺方便的,他们还要准备接下来的统一大典,没时间也没Jing力和嬴政扯皮这件事。
除了一些固执到极点的人还在坚守,其中儒家是主力军,比如说扶苏的老师,淳于越。
擅动先祖遗文,简直荒唐,还有那个郡县制,更是没眼看!
“可是,孤觉得父王没错,”扶苏不卑不亢地正坐在淳于越面前,冷静维护着自己的父亲,“是先生您错了。”
于是把自家老师给气走了。
扶苏捡起面前的《论语》忧心忡忡地叹了口气:父王不过是要实行郡县制和小篆就把老师给气成这样,以后推行其他的政策可怎么办啊……
第 151 章
扶苏确实没有担心错, 嬴政在齐国投降后的连番Cao作确实将淳于越气得不轻。
在得寸进尺地要求大臣们使用小篆之后,嬴政又接着小篆的借口, 接二连三地打压那些不情不愿的大臣, 将权力转移到自己和李斯、甘罗等大臣的身上,顺手再将千金阁里的王绾和隗林给提拔了出来。火柴猫若只是权利的置换那也不是什么不得了的事情,但凑巧的是, 那些被撤除的大多都是旧势力的贵族, 而被替换上并不是他们家族的后人:有些是直接被新人替了,有些是被敌对势力的人给换了……
配合上秦国一直推行的郡县制, 可以说,整个秦国的朝臣都被嬴政攥在手里,如果说战国时期是礼崩乐坏的话,那么嬴政就是在这块废墟上重新建立起了一个新的秩序框架, 虽然并不完善, 但是已经初具模型。
嬴政的这波Cao作下,孔子所向往的周礼和周公重回的可能性彻底被消泯于其中,儒家向来向往贤王和能臣的政体结构,嬴政这么搞一堂之言,淳于越当然不同意。
但不管怎么样,现在没有人在意他的想法, 所有人都在为接下来的连轴典礼做准备。
首先需要举办的就是嬴政的寿辰。
齐国和秦国的距离很远,齐王从临淄出发时气候还处在秋季, 当他抵达至咸阳时,便已然入冬了。刚巧, 嬴政的生辰便是在腊月,礼官想了想,便大着胆子跟嬴政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