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日,姚贾改日再访。”
“别啊,今日很合适!”被勾起了好奇心的魏王急了眼,他急切道,“燕国使者先下去罢,寡人今日有些不便,改日在与你商议。”
燕国使者无话可说,也没有东西能拿得出手,只能悻悻然下去了——太子丹在燕国并不受宠,自己都过得紧巴巴的,自然没有给魏王准备什么礼物。
姚贾耐心地等对方使者走远,然后找了一处有光线的地方,施施然地打开盒子,将里面的三棱柱取出,极其熟练地将七彩光散射到了魏王的案几上,心满意足地看着对方脸上惊奇的表情:看,即便对方是一国之君,又如何?还不是玩他姚贾玩剩下的东西!
他微微调动光的位置,跟逗猫一样逗弄着魏王,等他享受够把一国之主玩弄在手间的感觉,然后一本正经地将东西收起来,呈了上去。
魏王爱不释手地把玩着手里的三棱柱,最后终究还是想起了自己一国之君的职责,他干咳了两声,矜持道:“秦国可是有何请求?”
姚贾笑了一下,摇头道:“并无。”
魏王狐疑地看着姚贾:“怎么可能,你不应该要求寡人不与旁国联盟吗?”
说罢,他有些遗憾地看了看手里的东西,秦国这么讨好魏国让魏王感觉有点不对劲,他已经决定了,还是先和燕国联盟了再说。
姚贾朗声道:“魏国本就不应与旁国联盟,姚贾何劝之有?”
“哈?”魏王觉得自己的耳朵出现了问题,“你说寡人不应联盟,这是何意?”
所有人都在劝他联盟,怎么可能不应该?!
第 120 章
魏国, 大梁。
一个明君是什么样的呢?
这是许多臣子和君王都不断在探求的问题,在踏过上百甚至上千的寻求之路之后, 一个显而易见的规律便逐渐出现在众人的面前——善于听取旁人意见。
于是, 在因为王位世袭制而提前确定了继承人的情况下,大臣们迫不及待地将这个要求灌输到自家太子的脑内,但与此同时, 不知是故意还是无意, 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却忘记了告诉他们的君王如何分辨意见的好坏, 即便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出师表》,也不过是举了几个例子说明了一下,最后留下一个‘亲贤臣远小人’恒古通用的警告。
而现实的情况又往往是这样的:无论这个君主听了谁的意见,都会获得‘大王英明’的称赞。
三人成虎, 即便是旁观者也总是将谣言当作现实, 除非是拥有极大自控能力和自知意识的人,否则一般情况下,都非常容易陷入由周围人编织的迷宫之中。
很明显,魏王只是一个普通人,于是,他老老实实地按着所有人期望的那样成为了一个‘明君’, 并且认为这就是事实。
而这样子的魏王无疑是姚贾喜欢的,尤其是当对方问出‘为什么不能结盟’时, 姚贾更是觉得对方可爱至极——跟婴儿一样稚嫩可爱。
姚贾拿出哄孩子的语气,低沉而又富有诱惑力, 他道:“秦国攻打韩赵,是因旧怨,而魏国向来与秦交好,又怎会来攻打魏国?”
魏王闻言微微皱起眉,他平庸,但不昏庸,他有些不满道:“寡人记得秦国可是攻打下了魏国不少城池。”
就是借着魏国的土地,秦国的土地才能直接与齐国接壤,并隔断了南北诸国的联系,取得了完美的战略地位。
“春秋之后,诸国混战,微臣以为此不过是常见之事。”
姚贾将双标发挥到了极致,同为打仗争夺地盘,在韩赵那里成了旧怨,在魏国这里却平常地跟吃饭喝水一样……
他见魏王还想说什么,慢悠悠地打断了对方:“若是以此为结盟理由,恐不足矣,微臣记得,秦国和赵国交战之时,韩国也没和对方结盟,相反,还乘机在赵国身上老了不少好处……微臣怕魏王是诚心结盟,但旁国却暗藏私心啊……”
魏王不说话了,这的确是事实,想当初魏国也没少行趁火打劫之事,现在想想那些利出还能窃喜出声,但要是别人也和魏国抱着同样的心思,那就不好玩了……
“秦国连攻两国。正是元气大伤之际,绝无可能有攻打魏国之意,此次送礼前来,更是表明了其决心,既然如此魏国何必再多行结盟之举,与虎谋皮?”
魏王心动了,他犹豫地问道:“当真?”
姚贾信誓旦旦:“做不得假,就算魏王不放心,也不应求助旁国,应当自立自强,大可拿秦国送礼之物来增修城墙,如此一来,无论是秦国,还是燕国、楚国、齐国,都欺辱不得魏国。”
确实,求人不如求己,对方这么说好有道理。
“可是……”魏王有些苦恼,“寡人还得治水。”
治水很重要啊,那么多人要他赶紧整治黄河呢……
姚贾继续劝道:“这几年旱灾频发,就算今年水位上涨,明年依旧可能闹旱,若是如此,修了河堤又有何用?况且仗总是在打,那些劝大王治水的不过是些鼠目寸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