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和大司马都心有烦躁。
阳城归降的消息及时打破了朝廷上僵硬的局势。
楼仲康的右将亲自上呈捷报,阳城归降,打开南渡之门,本应是再振奋人心之事,右将却是面色凝重。
“车骑将军与卓将军在桐里鏖战半月,军心涣散,将军下令退回营地,阳城一方亦退兵暂停战事...岂料卓老将军在途经左里坡,看到遍地燕军尸骨时忽喷血身亡,七日后卓老将军出殡,阳城送来降书。”
阳城虽降,满朝却无人为此雀跃,卓将军以一己之力续燕国国脉尽十年,最终亦是哀死于沙场,结局令人唏嘘。
所有人都是反应良久,才慢慢接受阳城归降为秦国带来的巨大机遇。
皇帝对满朝文武道:“楼将军率军苦战阳城,助秦国威,有汗马之劳,封其缙侯,旗下将士皆有重赏。”
只见那右将未有谢恩,而是扑通一下俯于地上,悲戚道:“楼将军班师回朝之日,在左里坡误中卓延埋伏,被卓延一剑穿心,当场不治身亡。”
朝廷里鸦雀无声,往日在秦国朝堂上,庶人出身的楼仲康总是嗓门最大,说话最难听的那一个,死一个无身家背景、庶人出身的将军,不会有任何人的利益因此受损。
他们也唏嘘,却无法真正有所感怀。
闻此噩耗,皇帝提前结束早朝,只留贺时渡一人商议后事。
秦国一路南迁征战,不杀降臣当年就立下的规矩。
皇帝也知其表兄心哀,唯以大局之重劝他:“阳城一战耗尽民心,此时唯论功封赏,阳城照纳无误,才能安定军民之心。楼将军为国捐躯,朕会以王侯之礼安葬。”
“命也,无非四时变幻,圣人不必担忧于我。国律军规不得忘,臣不会为难卓延。”贺时渡眼里多了几分明显的疲惫,他告退几步又折回,对皇帝道:“请陛下允我以贺府长兄之仪厚葬楼将军。”
“楼将军没有亲眷,能以贺公府之名为他送葬是再好不过。”
檀檀得知这一切,是通过时复之口。
她视卓将军为父亲一样的存在,闻此消息不能不悲痛,时复递过帕子叫她擦泪,“楼将军对阿兄有救命之恩,阿兄以弟兄之名送葬无可厚非,他亦知你心哀,允你为卓将军守孝。他不愿你为难,这些日子便先不与你相见。”
檀檀忍着心中悲戚,擦掉眼泪,道:“我想回南池。”
时复沉默片刻,想此事仍需与兄长商议,以他兄长的性子,这时是不会想要见檀檀的。
他的兄长从来不许别人看到他落寞的样子,他是一只骄傲的白鹤,向来只有他俯瞰众生,而不容人藐视于他。
“阿复哥哥,我有话要说给他。”
而檀檀,就是只伶仃无依的小鹌鹑罢了。
斯人远去的悲哀并非人言可以轻易安慰,时复冷静跟在她身后,哀痛无言的檀檀,一如当年她失去母亲的样子。
她并不悲恸,只是眼里多添一抹愁,任再久的岁月也无法抹去。
他送她回南池,隔着倒映幽深夜色的南池水,她静静望着书房窗户映着的那个黑色影子。
时复嘱咐她莫在外停留太久,便告了辞。
檀檀往前走两步,复又折返,再前行几步停在门口,仍不敲门进去。
她跟贺时渡之间似乎永远隔着的这样一道门,时而对面相逢,时而千山万水。总要有一个人打开门,可谁也不愿意做开门的那个人。
这道门打开了,便是国与家都抛之不顾。
阳城降了,燕国是彻底没了。从此再无燕国的公主,只有被他恨着也折磨着他的檀檀。
她犹豫地推开门,天是这样暗,他也不多点一盏灯。南池的书房要容纳群臣议事,可是很气派的,她与他隔了些距离,见他是散着头发,身披的白底松纹袍下只着中衣,听芳年说他今日闭门不出。
他像一块失魂落魄的玉,即便黯然无光也引人珍惜。
檀檀的脚步很轻,她吸了口气,走向他。她未曾靠近他就发现了,锋利的两道剑眉之间蹙起一座山,他问她:“你怎么跑来了?”
“我求阿复哥哥,他就带我下山了。”她立马将罪责推得一干二净。
她离他六七步距离,如那时在青原重逢一样,她不敢靠近。
她对谁都没有亏欠的。
娘亲教她杀南池大司马,她杀了的,卓将军一家对她恩重如山,她也用自己换过卓延了,平昌与她相互利用,相互取暖...
生命里往来了许许多多人,她只对他有于心有愧。
她挺着肚子,他也不好发作什么。一想她刚从外面进屋,衣服都是凉的,他道:“过来。”
她双手搁在肚子上,踩着小碎步上前来,样子有点像南池里的大白鹅,在短短几步路的时间里,他会想到自己的母亲,母亲怀自己那年与现在的檀檀岁数相当,可后来母亲在他心中印象,是个端庄持重的存在。
他嘴角泛笑,檀檀奇怪地看他:“你笑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