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凑在一起,似乎是围着什么人。她一边快步走过去,一边仔细看,发现是栋才爹和李文昇起了争执,剩下的几个乡亲有的在帮助栋才爹批评李文昇,有的则是在劝架。
秋穆走到跟前,对他们问道:“这是怎么回事儿?”
乡亲们看到村里的财粮主任来了,也都暂时停下来互相说话。栋才爹抱着手臂瞪着李文昇,并没有要解释的样子,于是他旁边一个劝架的年轻男人便替他解释道:“这个李文昇说她要不在栋才爹家干了。秋主任,你说说这地还没耙①完呢,她这时候不干了,栋才爹一个男人也干不完呀。”
“哎,李文昇,之前是你自己答应了要帮栋才爹种地,你现在怎么不干了?”秋穆对正坐在田垄上的李文昇说道。
现在李文昇的模样已经完全不是那个穿者绸缎衣服还留着长指甲的地主模样了,她穿着一身灰色的褂子和黑色的裤子,脚上的布鞋也沾了许多泥,跟其他那些在地里干活儿的姑娘也没什么两样儿。然而在别人都因为小麦返青而高兴的时候,她却闷闷不乐地坐在田垄上,也不说话,手里攥着一根杂草的梗,又一下子扯成两段儿。
“李文昇,人家你话呢!”旁边一个年轻的姑娘不满地对她说道。
秋穆见她同样没有要回答的意思,于是对周围的乡亲们问道:“她为什么突然不想干了?”
有个四十来岁的女人带些无奈地说道:“咱们这些邻居也不知道,不过好像是昨天她跟栋才爹商量了工钱的事情,可是没有谈拢,所以就不想干了。”
这倒是让秋穆有些惊讶。她一直以为李文昇是因为受不了种地的劳累而干不下去的,却没想到是因为工钱。可她之前排的上是村里前三名的财主,怎么会在乎这么一点儿种田的工钱呢?
秋穆问道:“是怎么没有谈拢的?”
“嗐,还能是哪样儿?”那个年轻姑娘说道,“不就是因为栋才爹开的工钱她不满意嘛。”
“李文昇,你想要多少工钱?”秋穆接着问。
这回——出乎大家意料地——李文昇自己回答了,一边扯着草杆儿一边执拗地说道:“我就想要个合理的价钱。”
秋穆有点儿想笑:“你觉得什么价钱是合理的?”
李文昇抬起头看了她一眼,却没有再说话,继续扯着手里的草杆儿。
秋穆看她一个大女人坐在田垄上,倒委屈得跟个受气的小夫郎一样,不禁觉得有些好笑。她换了个问题问道:“栋才爹给她开了多少工钱?”
“一百五十斤,说好了是脱下来的籽粒儿。”那个中年女人回答道。
而一旁那个年轻姑娘也补充说:“这个价钱,和咱们村收成最好的时候也差不离儿了。她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其他乡亲们也纷纷说,这个价钱的确就是平时丰年里地主给长工的价钱了。何况栋才爹只用她种八亩地,而且还能帮得上忙。
然而秋穆却蹙了蹙眉,说道:“是一年一百五十斤?”
“当然是一年。”那个年轻姑娘说,“虽说麦子夏天就能收,但还是得要拿玉米结算。”
不管是一年还是半年、小麦还是玉米,这个价钱都太低了。算起来一亩中等地的冬小麦可以产差不多一百五十斤,而如果换成玉米则能到三百斤左右②。栋才爹家里有八亩地,都换算成中等地差不多得有九亩半,一年下来能收小麦一千四百二十五斤,同时收玉米两千八百五十斤。而按照小麦是玉米价钱的两倍来算,就相当于是这八亩地能收五千七百斤粮食。
根据丘阳统计出来的结果,一年里在土地上的工具、种子和人吃饭等投入,大约等于总收成的三分之二③。对于这九亩半地而言,也就是三千八百斤粮食。而剩下的就是纯收入,是一千九百斤。
这样算起来,如果要完全消除剥削,就算栋才爹和李文昇投入了相等的劳动力,他也只应当得到九百五十斤玉米,或者四百七十五斤小麦,而不应当只给李文昇一百五十斤,而自己留下剩下的一千七百五十斤。
注释:
①冬小麦返青后需要耙地保墒,即破坏土地的毛细结构,使得水分能够留存。
②当时没有化肥和灌溉系统,粮食产量普遍低。根据《翻身》中对于一户富农在阶级划分时的计算,该年份小米亩产量仅有不到一百斤。
③算法来源于《翻身》中的统计,是一种经验算法。
作者有话要说: 生化实验从下午13:30做到快19:00,手动再见……
————————
注明:这章其实是在下尝试用存稿箱拖一天发的,结果发现晋江显示发出去了,但在文章页上刷不出来?
不是很懂晋江……
————————
随手补一个注释。
☆、第九十六章:算账
这么算下来,一百五十斤的确不是合理的价钱。
栋才爹和其他乡亲们没学过什么雇佣劳动论,也从来不知道收成里哪部分是要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