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以示尊重,叫了他一声岳母,每一次听见这称呼,常雍的眉头都会皱上一皱,但每次都会有所回应,这次又格外地注意着夏启隆起的肚子,想到里面正蜷着他的小外孙,他难得露出一丝微笑,让纪之明坐下,吩咐一家人动碗筷吧。
能够对他父亲撒娇的,大概就只有他爸夏思宁了。夏启暗中观察着他父亲常年不见笑容的脸,又看了看他爸爸,夏思宁今年都四十岁了,那样满月似的白净脸庞圆圆的,两眼弯弯的,这长相很是有点娃娃气,幸亏他长得像父亲,不然走哪儿都吃亏。他正出神着,纪之明给他碗里夹了块rou,他父亲甚少在餐桌上说话,这时也开口了,叫道:“三儿。”
夏启是长子,夏清是老三,他忽然被点到名字,从碗里抬起头来,常雍还没讲明,他先自往后缩了一缩,小声说:“啊?父亲,我在,咋了?”常雍停下了筷子,把它整齐放到碗边,夏思宁立即给他递纸巾,他擦擦嘴,吩咐道:“你搬去楼上的房间住,把楼下这间腾出来给小启。”夏清偷偷抹了一把汗,清一清嗓子,说:“我昨天已经搬了,房间也给哥收拾好了,刚才把我哥和纪大哥的东西都搬进去了。”
“谢谢三儿。”夏启有点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笑了。常雍低低地嗯了一声,随后就是端详了三儿子好些时,神色相当沉静,夏清的一颗心就开始长毛毛了,他装作没事地埋下脑袋扒饭,不时地偷眼去瞧常雍,听见常雍问他:“你最近做了坏事吗?”他支支吾吾地否认着,扒得飞快的筷子在碗里刮得直响,常雍怎么看他都是做贼心虚的样儿,又进一步逼问:“那我刚才叫你,你在紧张什么?”
“我没紧张啊,谁说我紧张了?我才没有。”夏清含着满口米饭,不敢对着父亲和餐桌讲话,只好侧开了脸,用碗挡着他父亲颇有威逼感的视线,和他爸挤眉弄眼:“爸爸,你救我。”夏思宁又一次跳出来替儿子们扛事,四十岁的男人了,他紧挨到常雍身边坐着,把脑袋靠在常雍的肩膀,在上面蹭了几下,语气恳切地说:“孩子肯定没事,我敢保证,你放心好了。今天中秋嘛,你不要太严肃了,要把孩子吓坏了。”
一群混小子,都十几二十岁了,打都打不怕,怎么可能会被吓坏?常雍这不说话了,他叹了口气,一手按在夏思宁的头发上揉了揉,随后起身离开了饭厅。夏思宁很开心,因为他再次证明了常雍依然和恋爱时一样疼爱他,他高举双手,比了个胜利的手势,招呼纪之明和夏启多多夹菜。
席间,他们放开了闲聊,东南西北地聊,聊到了未出世孩子的名字。“是啊,孩子要叫什么呢?纪什么好呢?”夏启托着腮,十分认真地思考着这个问题,纪之明在旁,漫不经心似地应道:“不姓纪,姓夏,叫夏阳。”此言一出,围桌而坐的人都停住筷子了,连夏启都相当意外,他没听纪之明提起过,就不太明白,问:“为什么要姓夏?孩子应该跟你姓纪。”
“因为你很好,所以姓夏很好。”纪之明缓缓地说,一字都不含糊,他也没有看任何人,只是握住了夏启放在腿上的手,微低着眼,眼中流露出少许柔和。夏启当时就挤不出话来了,这是他第一次当着别人的面收到纪之明的情话,他的双颊上瞬间就刷红了,也捏了捏纪之明的手心,半天才说:“你也很好……”
夏思宁见状,心怀安慰,说:“看来,之明真的爱小启啊。”若干的小舅子也有同感,纷纷调侃了起来,纪之明没有恼火,只任他们说,倒是夏启不高兴有人拿他说笑,给三个弟弟脑门上都砸了几个爆栗子。
饭后,也约到了六点钟。纪之明要帮忙收拾,被夏思宁坚定不移地拒绝了,他将盘碗都收进了厨房,留了一个小孩帮他刷碗,让其他人趁早出门,“今晚上奉先楼的人一定很多,你们去上香要注意安全,小启只能在楼外跪拜就可以了,之明帮他拿香进去上到香炉,千万不要让他进去挤。”他反复跟孩子们交代清楚,再将一个袋子递给了纪之明,里边装了香烛纸马,还有他们一家人的祈福纸,也写了纪之明的姓名和八字,记为这家的长婿。
在停云中,人们格外尊重从古流传下来的节日。他们出了家门,这才算见识到节日的热闹气氛。他们家的位置不错,是挨着停云几个主要地标的,离宗祠很近,离供奉先祖的奉先楼也不过步行二十分钟。夏启选择了步行,天气凉爽,月很圆,散散步是再好不过的了,也能消食。纪之明陪着他一步步慢慢走,人多,手臂一直横在他腰上搂住,小心翼翼地护着,生怕有人撞到了他。
几个弟弟勾肩搭背地跑了,夏启目送他们的背影消失在人群中,回头朝纪之明笑了一笑,纪之明心底的爱意被他这一笑牵动,在他的嘴边落下一个轻轻的吻。他们挑了一条人行的石板街,不宽的街道上全是人,街两边古色古香的房屋全都悬挂着红灯笼,小贩的摊子也从街头摆到了街尾,小孩子拿着淋成各种动物形状的糖在舔,三五成群地跑来跑去,不时有成年人的呵止声。
在临近奉先楼的一条小巷子里,他们在一间屋檐下休息,就坐在了别人门前的石阶上。奉先楼处传来了僧人的诵经声,远山上也撞来了一声钟鸣,在风里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