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琢磨着画一副画儿。
正在和太上皇欣赏茉莉花的范大人,一抬头望见前面有一株快要落完花的海棠树,忍不住转头对着太上皇笑着说道:“我家的两个孙女儿,一个春天都跟着公主们学做海棠春睡图。”
太上皇一愣,反应过来后对范大人轻轻摇头,“皇儿纳吉、纳征礼那天,我们用过午饭散步,我和太上皇后在高兴的说话,突然发现皇儿迷瞪着眼一动不动的站在这株海棠树前,头上身上都是花瓣儿。”
心里有了猜测的范大人眼睛带笑,太上皇想想当时儿子和春天融为一体的美好样子,也忍不住笑了出来,“我和他嬢嬢凑近了一看,果然是睡着了。”
“官家是高兴。”范大人觉得他对官家的性情还是了解的。
太上皇果然笑的一副“你知我知”的模样,接着说道:“恰巧小一领着妹妹们来贺喜看到这个情景,回去后她们就在自家院子里的海棠树下弄了一张小榻,说是海棠春睡。”
终于得知“海棠春睡”来历的范大人目瞪口呆--他真的早该猜到,说起“睡”,怎能少了官家的参与吆。
被延福宫的宫人摘了顶芽,正准备努力发散生长的海棠树在晚风中微微晃动枝条,天边的太阳作势要落下,晚霞满天,太上皇和太上皇后各忙各的,官家和范大人一起来到文德殿落座。
“范大人来的正好,我这恰好有事没考虑明白。文大人来信说让折克柔和折可行兄弟最好留在边境历练,这个没有问题。可是他们提到的,让文人去军里做开蒙,教识字,我有点拿不定--文人到了军里,不可能光是教识字。”
官家对此小愁。大宋懂兵事的文人凤毛麟角,才能高人品好的人当然是要先供给朝廷和地方。剩下的,再怎么Jing挑细选,也都只是擅长书画yin诗词,既不能保证他们的想法观点真的爱国爱民,也不能保证他们能和将士们处得来。
最关键的是,大宋的文人面对武人的时候,大多态度傲慢的很,去西北学院教学和去边军任教,对于他们而言完全是两个事儿。这也是狄青将军在心里说“绑”几个文人去边军的原因。
范大人明白官家的担忧,也知道官家想让大宋每一个人都过得好,可是他对于边军全面识字的可行性不大看好。
“微臣也认为将士们的识字之事应当慢慢来。他们的年龄都过了识字开蒙的年纪,记忆力下退,性格已经养成,再怎么教导也是掰不过来。”
“因此微臣琢磨了一下,暂时不需要在边军中全面的开展识字活动,各军中挑选一些好苗子首先试行。教员就临时由军中识字的将领们担任,比如折克柔和折克行兄弟。官家以为如何?”
官家不认同,“将领们要训练,不能多花时间在这些事儿上。不过范大人说的对,要普及识字,还是要从孩子们开始。军中士兵们识字一事,暂时由将领们挑选一番先开个小班,或者让他们互相学习先看看成效比较好。”
“可是朕又不忍心。这几封信里都有提到,将士们对于识字的热情很高;就是守在汴梁的禁军,有不识字的也都积极的很,我们不能让他们失望。下午的时候我仔细的思索了一番,可以在兵事学院或者国子监里培养一批稍稍懂兵事,关心士兵们的文人送到各边军。”
范大人对于官家的心软仁爱含笑不语,听到最后一句的时候不由的眼睛一亮,“官家的意思是,军事化的文人?”
“军事化的文人?这说法不错。”官家小开心,“海外洋人的士兵据说都是骑士出身,打小儿受文武教育。我们的折家军,杨家军也都是文武并行,种家军堪称文人化的武人,范大人本身也是文武全通,可见文武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
“我还听说他们的军队里有一种牧师,专门安抚士兵们的情绪,缓解他们的心理负担,这个很好。将士们活在普通人的生活之外,徘徊在生死之间,他们的心理压力很大。所以这些文人最好懂医术,脾气好会安慰人。”
同样领过兵的范大人当然知道官家所指为何。将士们见了血,情绪激动疯狂,当场克制不住自己的都有,更何况日久天长的压抑下来?昔年项羽和刘邦楚汉之争中最为关键的垓下之战,很大一部分就是楚军情绪不稳造成的失败。
甚至有人说项羽最后自刎乌江,也说明了他本身性情中的弱点。为君为将为兵者,岂可有情绪用事、意气之争?
“官家这个主意甚好,文人“劳逸结合、屈伸有度”的学习法子也可以用在禁军的日常训练中。只是文人到了军中,牵扯不小,需要谨慎的安排。”
君臣两个慢慢的讨论,天色黑了下来,宫人轻手轻脚的进来给他们点上蜡烛,续上温热的沉香水。
大约戌时四刻,范大人在繁星的照耀下提着小灯笼脚步轻快的回家休息,官家迷瞪着大眼睛回寝殿洗漱沐浴。
第二天早上,天气依旧明媚,灿烂的朝霞布满了东方的天空。垂拱殿内的君臣们商议完了边军布防和兵法学院等等事务,却没有立即结束早朝。
保守派们的代表之一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