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更想让折家一族回汴梁好好的休养生息。朕知道你们的忠义,也知道折家的女儿都是和男儿一样文韬武略、奋勇杀敌,一般不与皇室联姻。可是我还是那句话,如今局势变了。”
三位妯娌听了太上皇的话,齐齐呆愣,反应过来后对视一眼,多年来共患难培养出来的默契,让她们瞬间就有了决定。
年长的冯太夫人出来回答,“上皇对折家的仁爱,折家感恩于心。官家收复西夏,威震西北,乃大宋万民之幸。能有幸选和官家配对,本是折家女儿之幸,只是家里的女孩儿都是和男孩儿一样的教养,性子可能不适合皇家生活。”
“冯太夫人切莫担忧。”已经对于折家的拒绝有准备的太上皇和蔼的笑着,从容应对,“打从路太夫人起,折家的女儿就是出了名的严于律己、注重修身且勤俭有度。上马能打仗,下马能理家,完全可以适应皇家的生活。”
三位夫人对于太上皇的赖皮没有办法,她们总不能说自家的姑娘家教不好吧?可是入宫?
眼看二弟妹楞眼,三弟妹瞪眼,冯太夫人为了家里的姑娘们鼓起勇气,行礼说道:“不是臣妇等不识趣,只是家里有家训,折家的姑娘,即使是庶出,也不做妾室。”
太上皇悠哉哉的摸摸胡子,不紧不慢的说道:“这条家训,我早年听折继闵提过。你们尽管放心,此次我和太上皇后只给皇儿选后。”
······
做皇后也不好做,瞧瞧前面被废出家的那个皇后。冯太夫人在心里无声的呐喊,可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儿,她只得拧着头皮继续进言,“回上皇,可否容臣妇回家后问问姑娘们的意思?”
“可。虽然婚姻是修两家之好,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毕竟过日子是小两口的事儿,还是要问问孩子们的意见为好。”太上皇对于自己的儿子非常的自信,自觉大宋没有不愿意嫁给他儿子的姑娘。
君臣四个相对无言。用午膳的时候,太上皇后听到太上皇提起折家不愿意送女儿入宫的事儿,情不自禁的笑出来,“折家的家风,娶媳嫁女只选门当户对,志同道合的人家,而且还注重对方的个儿人品胜过家世背景。”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自古以来西边儿就出美人,不仅长得漂亮,而且聪明、贤惠、能干。世袭名门、家教严格的折家,当然把姑娘养的更好。”
太上皇一心要给儿子选一个长得好,性情好的,同样疼儿子的太上皇后当然也这么想。
她回忆了一下当年折继闵领着新娶的慕容夫人入朝觐见的情景,笑着说道:“当年的魏郡太夫人不光是能征善战,还是西边的第一美人。她留下的五姑娘,在文采出众、贤惠勤俭的郭夫人的教导下,肯定是样样儿都差不了。”
“宪娘言之有理。她们现在刚刚来汴梁,估计有的忙乎。我们等些日子把折家的姑娘和杨家的姑娘一起召进宫看看。”
太上皇在这里和太上皇后议定,可是还没等他们见到折家的五姑娘,五姑娘的大美人名声就因为一次逛街传了出来。
“一家有女百家求,宪娘赶紧的安排见见五姑娘。”太上皇有点儿着急,虽然他已经和折家打了招呼,可若是折家执意不送女儿进宫提前都给定了婚事咋办?
“上皇别急,折家不会这么仓促的给姑娘定亲的。正好杨家的女眷也已经到京,明儿我们一起见见。”太上皇后倒是稳得住,不过这眼看瞅春节马上到了,儿子马上要回来,选后之事也确实是拖不得了。
亲爹娘因为儿子的婚事亲自安排明儿的赏梅花会;大雪纷飞的燕京城里,对这些一无所知的官家,正因为他要收回被律宗占据的几万顷良田之事受阻而眉头微皱。
“律宗之事,朕不打算忍让。当年太宗皇帝对佛门又是拉拢又是打压,不光是耗费巨资,还导致他们越发的做大、民怨四起。如今他们既然要反抗,那就派禁军出去强行收回土地。佛门子弟不纳税,但是每一个佛门子弟在出家梯度之前,必须缴纳一定的出家税。”
官家一言既出,当下就要派王韶将军点兵去捉拿闹事的律宗领袖,把欧阳修大人和王安石大人一干文臣吓的不行。
欧阳修大人急切的说道:“官家请不要着急。律宗之人这些年被辽国养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反应有些慢,容臣等再去劝说一二。”
王安石大人等人对于欧阳大人的形容目瞪口呆,可是官家不打算妥协。
“不必再行劝说。”官家的小眉头松开,眼神儿平静,端坐在大软椅上的他姿态懒洋洋,语气慢吞吞。
“朕要统一丈量幽州的土地,收回被寺院无礼占据的良田让农人耕种。此事没有商议。不光是幽州,剩下的十二州都一样,律宗、禅宗也一样。土地是属于国家和百姓的,不是属于扛着一尊泥胎就称佛的祸国之人。”
本来就对这些不事生产还天天叨叨、欺压百姓的幽州佛门之人不喜欢的将军们,对于官家的决定没有任何异议;欧阳大人等人却是一时间无法接受。
从律宗转眼就扩大到了禅宗;从幽州一下子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