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柔柔的声音念黄帝内经,念伤寒论,全然不顾有人在棺中挣扎。
起初小三郎被硌得极痛,哪里顾得上外面的声音,他一遍遍哀求爹爹放过他,殊不知落在男人耳中,那只是弱小生命的挣扎,悦耳又遗憾。
后来他渐渐懂了,他得背书,背好了才能回屋子里去住。
林闲盼着养子有过耳不忘的本事,所以当他念完,甘奴必须要记住个大概,还得把自己记住的背上一遍。
他深知这样的惩罚最有威慑力,这种一整夜的煎熬,比打一顿更令人恐惧,他不希望甘奴早早习惯了这种煎熬,故而一开始要求并不严,从短小的篇章起,读上数遍,也不要求他全能复述出来,只需对个大概便可。
哪知竟还真有效果,小三郎记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多,隐隐追上了当年的他,他仍觉不够,因为当林今棠真的追上他,他又有些嫉妒了。
他对甘奴愈发苛刻,开始念起了大长篇,高兴就多念几遍,不高兴便只有一遍。
也不再拘于医书,而是四书五经、史书典故也要他记个齐全。
到最后,那弱小的男孩终究是习惯了他的棺。
哪怕棱角硌人,哪怕“骨灰”为伴,它终于不能再威胁到麻木的他。
于是林闲想出了新的办法——试药。
——
林敏儿只是挑着念了念,都觉得无比胆寒,她无法想象,为什么会有人把这些残忍的事当作宝贵经验,一面取乐,一面又为了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而自得。
屋中除了她的声音外静默无声,连关氏都已是长大了嘴,不可置信的模样。
敏儿早就不忍再往后念下去,是王氏一直在她身旁,帮她翻着,催促着,直到林敏儿再也忍不下去,将那书本一扔,蹲在地上哭了出声。
王氏也含着泪道:“十年了,这些字,我一字一句,看了不知多少遍,每看一回,我便恨我自己……恨我没本事,当初护不住他,要他去受别人的折磨,等他回了家,还要受家人的欺负。”
关氏终于找回了声音:“不,不可能,定是你伪造了陷害我二郎,我二郎怎会如此?”
王氏冷冷笑了一声:“母亲,您也看了,那难道不是二叔的亲笔字迹?当初我回宋州接棠儿,是宋州本家的族长亲自将他这遗物交到我手上,这书本装在匣中,砸开锁才得,连棠儿都不知道有此物。”
林敏儿不懂:“娘,为何你不早说呢?”
王氏道:“我如何早说?你倒想想你的祖母那时若知道了,可容得下自己心疼的小儿子有这样的过往?她不得又将棠儿送远,掩饰这家丑,或是怕他报复吗?她那时就疑心是棠儿故意害死养父,若再知道这些,岂不是真要给他扣上罪名?”
再后来林今棠大是大了,王氏隐晦地与他提过,得来他冷冷淡淡的一句:“母亲当年也没管,何必等我伤口痊愈,再来撕我的皮呢。”
令她之后再也不敢多嘴。
然而她现在恍惚想明白了,关氏也好,林今棠的话也好,都不是她不说出来的根本原因。
实则一切都归于她的软弱与逃避。
她害怕承认三郎受的苦都是自己当年造的孽,怕从三郎口中听到“恨”字,怕面对揭露事实后的一切。
于是她把这利刀藏了起来,不敢见人,只能偷偷拿来剜自己。
如今说出来,她没有如释重负,却是有了几分快感。
她对着关氏,一字一句说:“林闲死得好啊。”
关氏还想说什么,又被王氏继续打断。
她开始数起了林今棠回林家来后受的种种不公,除了那时年纪尚小的敏儿和有意护他的王氏,没人漏下,甚至连下人都时常见风使舵。
说得所有人都羞愧垂首,哑口无言。
众人隐约想到赐婚的圣旨到林府后的那几日,林今棠在棺材里躺了三天,当时旁人都以为他疯了,如今才知其中缘故……竟是如此辛酸可悲。
没几日,齐王府便收到了林府的信。
原来是关氏被送上了回宋州的路。
她到底是没抗过儿媳的手段,而林家其他人也因为知道了林今棠的过去,没脸再说反驳的话,都替王氏瞒下了种种强迫,对外只说是老夫人年迈,想念亡子,故而回宋州养老。
王氏提前去信与宋州打过招呼,倒也没胡说别的,就把关氏做过的种种事隐晦地知会了族人一声,让他们知道虽然林今棠是齐王正君,但关氏可是得罪了人家的。
关氏回去以后,无子孙可依,远亲又对她有了偏见,恐怕是过不舒坦了。
林今棠知道以后,镇定地烧了信。王氏能那么快掌控林家,借的是他的名声,一个跟齐王正君保持关系的主母和一个年老智衰、笑话百出、与人交恶的老夫人,傻子都知道该选哪个。
至于给宋州去信的事,也是林今棠暗示的。
如今这情形对这好面子的老夫人来说,恐怕比死了还难受。
既然王氏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