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佛道终究是两家,我们跑到寺庙里头,也不甚妥当。”
那道士又继续说了起来。
寺庙叫五蕴寺。
那飞升的净空大师的确是个大大的活菩萨。
他在寺庙做了足十年的住持,一直在济世救人,行善积德。
净空大师有一手不错的医术,经常免费给人问诊开药。每到冬天,也会在寺庙收留无家可归之人,等到开春了,帮他们在城里找些活计。
他从不要穷人的钱,只收城里富户捐的香火钱,也大都用来施粥买药了。
望川城里的人都知道,净空大师是个好人。
是以净空大师飞升以后,望川城的人都在议论纷纷,说他一定是得了好报,这才上天做了神佛。
于是寺庙的香火更盛了。
一传十,十传百,不少南边的客商也听说了这件事,于是纷纷跑到寺庙里来烧香拜佛。
道观虽然因此少了些香火,倒也没有什么别的心思。
毕竟这些道士虽然修道多年,却也没有见过真正有人飞升,成仙成佛,那都是书上的典故、师长口中的神话。
那时候甚至有刚入门的小道士,想剃了头发,改做和尚去。
而之后的事情,却出乎了道观众人的意料。
净空大师飞升以后,那五蕴寺竟又有人飞升了。
净空大师有两个师兄弟,也是当年和净空大师一起做过好事,行善积德的和尚,也在这一年功夫里飞升了。
每在众目睽睽之下飞升一个,这寺庙的香火便愈盛。
这时候道观的生计虽然艰难,却也没有破败至此。
直到半年前,开始有一个传言,说分明都是在望川城,寺庙的和尚屡屡飞升,道观却没个动静,只怕道观里住的是一群骗子。
从此道观才真的没了人迹。
说到这里,那道士忍不住气愤:“我们观主也是个善人,当年施粥,也不是只他们一家。他们有高人飞升,那是他们的德行,我们有什么办法?”
“也不知是哪个缺德的,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道士说,“这半年,我们道观已经走了一半的人,全靠我们后山的田地过活了。今年只怕连粥也没得施,更要惹那些小人嚼舌头根了。”
宋玄听了,忍不住问:“你们就没觉得奇怪吗?飞升哪是说有就有的?”
那道士黯然道:“我们也怀疑过,只是说实话,飞升的那三位,的确都是高僧,光心态就不知比我们这些小辈高出多少个境界。不大可能会撒谎的,我虽不信佛,却也不能昧着良心胡说。”
宋玄听了,便陷入了沉思,那道士说的痛快了,便替他们收拾了碗筷,临走前谢了又谢。
姬云羲见宋玄的样子,便问:“怎么,你觉得那寺庙有鬼?”
宋玄皱着眉说:“这事蹊跷,走江湖这么多年,我从没见过有人飞升,这种事情我不相信。”
姬云羲说:“你自己就能断人凶吉、读人命数,别人成佛有什么稀奇的。”
宋玄缓缓摇了摇头。
他不能读人命数,只能读人记忆。
也正是因此,他才不信人能成佛。
第22章 飞升
就在宋玄和姬云羲准备离开望川城的时候,北地忽然出了一件大事。
五蕴寺的大师,又要飞升了。
半个望川城都沸腾了,连白小桃都来问宋玄,要不要缓一缓行程,过两天再走,去亲眼见证高僧飞升。
宋玄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点了头,决定要留下来。
尽管姬云羲不甚高兴,但是这几日他终于看出了,那个白小桃对所有长得好看的人都是一样的殷勤。
连来个漂亮的姑娘,她都会粘过去跟人亲亲热热,还要送人家手帕钗环,一口一个姐姐妹妹,眼睛都快长在人家的脸上了。
与之相较,她对宋玄居然还算是矜持的,起码没有送定情信物。
宋玄又在望川城里多呆了七日,终于到了五蕴寺大师飞升那日。
当天万人空巷,南来北往的都挤到了五蕴寺里,摩肩接踵如同逛庙会似的,好不热闹。
宋玄到了五蕴寺门口,才听说因为来看飞升的香客太多,没了位置,便以捐的香油钱多少来请“有缘人”进去观看。
这回连姬云羲也觉察出来了,轻蔑一笑:“有钱迎八方,没钱滚一旁,看来成佛也不能免俗啊。”
也是宋玄的运气好,白小桃看见他们两个在寺门外,便请他们两个进来。
此处足以见得白小桃的财大气粗,在这样的情况下,她竟能在寺里订上一套厢房,光明正大地站在人群最前面。
宋玄问:“姑娘这厢房花了多少银子。”
白小桃用手比了个数,让宋玄忍不住摇了摇头。
飞升的地方是在这寺庙的院子里。
院子中央搭了九层土台,上头隐约端坐着一个僧人,身披一件白色袈裟,正紧闭着双眼